心房顫動 中風高危險群
記者魏怡嘉/台北報導
現年73歲的邵女士,10年前常常發生嚴重心悸、胸痛及頭暈,甚至因而昏倒10次被送往急診,其中有3
次醫院還發出病危通知,最後才診斷出是心房顫動。
醫師表示,心房顫動雖不會有立即致死的風險,但其發生中風是一般人的5倍,死亡率則是2倍,不可輕
忽。
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江晨恩表示,心房顫動是心律不整的一種,即心房以不協調且雜亂的方式跳
動,心房顫動雖不若心室顫動有立即死亡的危險,但由於心房顫動會導致血液在心房內停留,進而形成
血栓,如果血栓順著血流由心室打出去,中風機率大增。
此外,心房顫動病患常會感到心悸、頭暈、胸痛,甚至昏倒,大大影響病患的生活品質,國外即有報告
指出,心房顫動病患的生活品質,比心肌梗塞病患還要差。
江晨恩進一步指出,心房顫動大約可以分為陣發性、持續性及永久性等3大類。陣發性即發作7天內自行
停止,之後又週期性發生;持續性則為發作7天以上,無法自行停止,需要治療才能改善;至於永久性則
是一直都在發生。
根據統計指出,心房顫動的發生率約為1%,依此推估,國內約有20萬到23萬左右的病患,值得注意的
是,有些心房顫動的病患,並不會出現任何不適的症狀,因而忽略這個潛在的疾病。不過江晨恩仍提醒
病患,如果有心悸或是頭暈的情形,此時可以摸一下自己的脈搏,如果脈搏亂跳,最好立刻到醫院急
診,拍一張心電圖,以利病情的確診。
至於心房顫動的治療,江晨恩表示,心房顫動的治療包括心臟電擊整流術、心臟電燒及藥物治療等,其
中藥物是第一線的治療,過去心房顫動病患多予以amiodarone藥物治療,但其有肺纖維化的副作用。
近來國外一項大型研究指出,對心房顫動病患投予藥物dronedarone,不僅沒有肺纖維化副作用,同時
還可減少34%的中風危險,及少24%的死亡或是心血管疾病住院的風險。
為心房纖維顫動把關 適當治療避免併發症
有心悸、胸痛、呼吸困難、疲倦或頭昏眼花等症狀的民眾要注意了!這可能是心房纖維顫動(Atrial
Fibrillation;AF)所帶來的健康警訊。台灣人口結構趨於高齡化,罹患心房纖維顫動的盛行率和發生率
隨著年齡增加,已經成為大眾關注的健康問題,心房纖維顫動也是中風最重要的獨立風險因素之一。
62歲的邵女士有輕微冠心症病史,因嚴重心悸、胸痛、頭暈等症狀進急診後入院治療,過去她曾接受氣
球擴張術治療,但症狀仍未改善。在進入加護病房後,心電圖顯示為心房顫動合併快速心室心律,心跳
達到每分鐘180下,經治療後恢復成正常心律,出院後持續服用藥物治療,一年半後,發生氣促現象,
藥物引發的嚴重肺部副作用,只能選擇停藥。
不到半年,再次發生心房顫動及快速心跳,此次只能以藥量減半方式做治療。回顧10年內,邵女士進出
醫院多次,應是藥物引起副作用,最後只能勉強以半量之藥物治療。即使定期追踪,仍深怕會產生嚴重
肺部副作用。
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江晨恩副理事長表示,一項日前於國際知名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(NEJM)所發表的
研究顯示,包含台灣等37個國家550個以上的醫院進行,全部納入試驗的病患達4628名,臨床研究發
現,dronedarone可降低因任何原因而造成的死亡,或因心血管原因而住院的風險,能夠為心房纖維顫
動把關。
心房纖維顫動即是心房以不協調且雜亂的方式跳動,導致心臟律動不規則以及後續的功能惡化,心房會
發送快速、雜亂的電信號,嚴重的併發症包括中風、心衰竭及死亡等心血管疾病,因而造成心房纖維顫
動患者的中風率比一般人增加了五倍,過去20年來,由於人口老齡化、慢性心臟病盛行率逐漸增加以及
其他因素,心房纖維顫動病患住院治療的比率增加了二至三倍。
世界衛生組織同時估計,未來20年心房顫動患者人數將倍增,若未進行適當的治療,可能引起中風和心
衰竭等嚴重併發症。因此當民眾有心悸、胸痛、呼吸困難、疲倦或頭昏眼花等症狀時應該當心,這些都
可能是心房纖維顫動將引爆的危機。
心房纖維顫動目前治療的方式主要有三種,分別是心臟電擊整流術、心臟電燒術及藥物治療,心臟電燒
術治療程序較為複雜,多用於藥物控制不佳的病人,藥物治療則是控制心房纖維顫動的第一線治療方
式。
江晨恩副理事長呼籲民眾,應該正視可能引起心房纖維顫動問題的任何症狀,因為延遲的治療時機,可
能引起更可怕的中風和心衰竭等嚴重併發症,民眾不容小覷。
中時健康:http://health.chinatimes.com/contents.aspx?cid=1,11&id=4932
文章轉貼 內文僅供參考 ~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