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眠壓力大 孕婦流產
有一位失眠婦女,在懷孕後不敢吃安眠藥,因為失眠的壓力太大,只要天黑就心煩,在極度焦慮下,不
幸流產。
雙和醫院睡眠中心心理師林詩淳表示,現在有許多女性在懷孕後還是要工作,工作壓力大,加上身體荷
爾蒙出現變化,身心壓力更大,如果本來就有失眠困擾,可能因害怕安眠藥副作用而停藥,失眠問題加
劇,身體也可能出現各種不適。
雙和醫院睡眠中心主治醫師陳佳惠另舉例,有一名患焦慮症的孕婦,因為懷孕之後而停用抗焦慮藥,這
類藥物可助眠,一旦停藥,到了晚上,她完全不能躺在床上,每個晚上,她就在黑漆漆的客廳裡走動,
幾乎要磨穿地板,焦慮的幾乎叫人抓狂。後來經過失眠認知行為治療,一周至少可安睡幾天。
林詩淳心理師進一步表示,近來連續接獲想戒安眠藥的輕熟女個案,她們多是慢性失眠病患,長期使用
安眠藥助眠,但是因為準備懷孕,在安眠藥與懷孕期望中擺盪,因此下定決心戒除安眠藥,想要靠自己
入睡。
陳佳惠醫師解釋,安眠藥分為苯二氮平類與分苯二氮平類,苯二氮平類安眠藥可能會造成胎兒畸形,包
括唇顎裂、四肢發育異常、心臟發育異常、胃幽門閉鎖不全。非苯二氮平類的安眠藥則有零星個案出現
早產、胎兒過小的疑慮。
林詩淳心理師建議,如果不想使用藥物,可以考慮運用「失眠認知行為治療」,利用改變睡眠習慣及簡
單的呼吸方法,提升睡眠品質。
睡眠中心主任鄔定宇提醒,當一周內超過三天出現入睡困難、睡眠中段、太早醒來,進而影響到日常生
活,就屬於失眠病患。持續時間超過一個月屬急性失眠,時間超過三個月,顯示失眠問題已經慢性化,
最好尋求專業治療。
孕婦失眠 可試試睡眠中心門診
記者何玉華/北縣報導
失眠苦,又怕吃藥傷身,尤其準備懷孕的女性,醫師通常建議不要使用安眠藥,但國內有近百萬名的輕
熟女們處在工作壓力下,還有人在懷孕期間不敢吃安眠藥,一到晚上就焦慮,不幸流產。醫師建議,利
用改變睡眠習慣跟簡單的呼吸方法,一個月後,就可以讓睡意找上門。
曾有失眠孕婦流產案例
署立雙和醫院睡眠中心主治醫師陳佳惠指出,臨床上,曾遇到一名失眠婦女,懷孕後,不敢吃安眠藥,
導致失眠的壓力太大,天黑就心煩,極度的焦慮不幸造成流產;另一名孕婦則因為一直睡不好,導致憂
鬱症發作,痛苦的想要帶著肚子裡的寶寶一起走,家人提心弔膽,視線不敢離開片刻。
失眠認知行為治療
臨床心理師林詩淳說,近來連續有孕婦、以及想要準備懷孕的婦女求診,讓人注意到失眠對育齡婦人影
響的嚴重性,她表示,透過「失眠認知行為治療」可以重新找回自行入睡的能力;從研究資料發現,確
實執行這套技巧,多數人可以在1個半月找回睡意。
她建議每天進行腹式呼吸法,吸氣時,只要稍微頂到腹部就行,不用像練氣功一樣,把腹部充滿,切記
速度要慢,吸吐時間為1:2,也就是吸氣1分鐘,吐氣則要兩分鐘;此外,每天練習漸進式放鬆法,例
如先握緊拳頭,平舉,再整個放下、放鬆;緊緊地拱起肩膀,再整個放鬆。
林詩淳說,持續練習可以改善睡眠,但也要避免一些常見的錯誤習慣,例如躺在床上等睡意、假日補
眠、賴床等;如果症狀持續無法改善,可以到睡眠中心尋求專業治療。
陳佳惠醫師解釋,安眠藥分為苯二氮平類與分苯二氮平類,苯二氮平類安眠藥可能會造成胎兒畸形,包
括唇顎裂、四肢發育異常、心臟發育異常、胃幽門閉鎖不全。非苯二氮平類的安眠藥則有零星個案出現
早產、胎兒過小的疑慮。
林詩淳心理師建議,如果不想使用藥物,可以考慮運用「失眠認知行為治療」,利用改變睡眠習慣及簡
單的呼吸方法,提升睡眠品質。
睡眠中心主任鄔定宇提醒,當一周內超過三天出現入睡困難、睡眠中段、太早醒來,進而影響到日常生
活,就屬於失眠病患。持續時間超過一個月屬急性失眠,時間超過三個月,顯示失眠問題已經慢性化,
最好尋求專業治療。
文章轉貼 內文僅供參考 ~